標題: 功夫影帝一李小龍傳 (作者:祝春亭) [打印本頁]
作者: cmlwts 時間: 22-7-2008 12:03 標題: 功夫影帝一李小龍傳 (作者:祝春亭)
本書是中國大陸出版的第一部李小龍傳記。
李小龍被譽為「世界上最強壯的人」。他的功夫出神入化,打通天下無敵手,並造就了西方的中國功夫熱。
他聳起一座功夫片的豐碑。其後功夫片高潮迭起,佳作連篇,卻無人能撼其根基,無人敢說已逾其巔峰。
他是最早在世界影都好萊塢占據一席之地的華人影星。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影片上映,就有他的故事流傳。
他英俊瀟灑,體魄如鋼。引無數美女競折腰。他亦直言不諱對美女的嗜好。「英雄美女」這一古老命題.在他身上充分印證。
他的死,留下千古之謎。20年後的今天,他的同樣作為功夫片影星的兒子屈死。更成為不解之謎
本書波瀾起伏,異彩紛呈,是極為引人人勝的人物傳記。
第一章 呱呱落地 滋事生非人堪憂
1940年,日本吞噬了大半個中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劇壇肅殺。身為粵劇名伶的李海泉舉家從日軍鐵蹄下的廣東逃到香港。香港一隅偏安。然而,日軍對香港已成蟹鉗之勢。粵港交界的北側,太陽旗獵獵飄揚。日軍的巡洋艦航抵維多利亞港灣,作焙耀淫威的「外交訪問」。 香港危機四伏,人心惶惶。
李海泉攜妻去了萬里迢迢的美國。當時,美國遠離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是各國難民的避風港。李海泉赴美,與其說是逃離戰火,不如說是發展他視為生命的粵劇。 這就是李小龍之所以出身於美國的背景。
1940年11月27日,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中華醫院,住著一位歐亞混血的婦人。她就是李小龍的母親,名叫格麗絲•李。格麗絲是香港已故殷商何金堂之女,何東爵士之侄女,她的中文名字叫何金棠。何金棠自小生活在上海,19歲時來港,遇到在港演出的李海泉,遂結為伉倔。 何金棠生下李小龍時,丈夫李海泉正遠在9000裡外的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
紐約的唐人街是美國最大的華人社團區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移民組成的國家,有世界民族大熔爐之稱。中國最早的赴美移民,是賣去修築橫貫美國大陸東西鐵路的勞工。工程峻工後,中國勞工留下來,以其獨特的方式生存——主要是洗衣業、飲食業。勞工攢下錢,便回唐山(中國大陸)娶妻帶回美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24年美國政府頒布移民管制法禁止東方民族移民為止。其時,紐約、舊金山、
洛杉礬、芝加哥等十多個城市已形成穩定的華人居住區,人口總計35萬。唐朝是古代中國的鼎盛期,華人以唐人自居,社團區便稱之為唐人街。唐人街極富中國文化特色,早期移民多來自廣東,這種文化故又極富廣東特色——粵劇便是華人津津樂道的文化娛樂。
李海泉隨團巡迴演出,將身懷六甲的妻子何金棠留在舊金山,實出無奈。他不演出賺錢,一家人的生活就毫無著落。因此,住在醫院待產的何金棠感到孤立無援。 27日這一天,何金棠生下一個男嬰,這距離她上一次生產僅13個月,這也是她所生的第四個孩子。李小龍呱呱落地,給寂寞的何金棠帶來一陣欣喜和寬慰。多年後,李老太太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小龍是上帝賜給我的守護者,他令我感到安全。」
何金棠給這個男嬰取名為李炫金。「金」為舊金山,又泛指美國;「焙」便是名揚和焙亮之意。李炫金這個名字只保留了幾個月便改掉了。李老太太多年後解釋道:「原因是他的名字與已去世的爺爺相同。」不過,30年後的李小龍的確應靈了他最初的乳名,名炫了美國。
當時華人醫院的護士小姐認為應該給這男嬰取個比較美國化的名字,便為他登記為布魯斯•李(Bruce lee)。這名字至何金棠離開醫院便停止使用。李小龍13歲時進入香港的一所英文學校,重新使用這個「洋名字」。他18歲重返美國求學謀生,也常使用這個名字。 李海泉趕回舊金山,與妻子商量改掉李炫金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意識中,後代沿襲祖先的名字是一種榮耀,而東方人卻認為是犯了大忌。於是李炫金改為李振藩,而在為這個男嬰申報戶籍時,則用布魯斯這個英文名字。
李小龍在家排行老四,他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早他出生前,有個哥哥生下來,便天折了。按照迷信的說法,是給鬼魅捉去,此鬼專捉金童。因此,家裡人都叫他小鳳——一個地道的女孩子的名字。家人還給他戴耳環,穿花衣,扮成女孩狀。目的是混淆鬼魅的視聽,使其辨不清男女,而僥幸生還。事實上,李小龍幼時好動頑皮的性格,跟小鳳之名大相逕庭。 李小龍之名是他回港後做童星時取的。他生在龍年(庚辰年),恰巧也是生在辰時(生肖與地支對應,辰即龍),一位漫畫家袁步雲便給他取了個藝名——李小龍。 當時李海泉僅在家中呆了少許日子,又行色匆匆隨團在美國巡迴演出,妻子和家小仍留在舊金山的唐人街。
翌年——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家返回香港。原因是粵劇的觀眾多限於廣東籍的華人圈內,天地太小;另外,日軍與英軍雖呈對峙之勢,香港仍太平無事,日本撒出和平煙幕,矇騙了眾多的港民乃至港英當局。港民仍按照固有的方式生活著,李海泉仍忙於演戲。
風雲突變——1941年12月8日凌晨4時45分,日本海軍航空兵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同一天的8時30分,42架塗有醒目太陽旗標誌的轟炸機及護航機突然出現在九龍啟德機場上空。5分鐘之內,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殘骸遍地。之後,日本轟炸機對港島進行了轟炸,硝煙彌漫,一片混亂。 李海泉一家躲在屋子的最底層。格麗絲•李按照天主教徒的做法祈禱上帝,而信奉佛教的李海泉則燒香拜佛。
日本正式對美英宣戰。在港的500名中國士兵和兩個營的英軍同入侵的日軍展開浴血奮戰。11日,中英混編的守軍軍官全部戰死,士兵所剩無幾,被迫從九龍撤至香港島。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於日本的鐵蹄之下。 港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通貨膨脹,糧食匱乏,人們紛
紛逃往台灣、澳門等地避難。香港人口,從160多萬銳減至60萬。李海泉一家沒走,他已經舉家出過遠門,備嘗顛沛流離之苦。他相信佛祖,佛會保佑家人的平安。
李小龍的童年是在急劇的動盪中度過的。他年幼,不諳世事,戰爭對他成年後的成長,末形成什麼影響。當時的李小龍營養不良,卻活潑好動,且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大人用來或嚇唬小孩的靈丹妙藥是說:「日本飛機來了!」再頑皮的小孩都會嚇得乖乖不動。此方對李小龍則不靈,他照常撒野。有一次,他竟爬到三樓頂層,站在走廊的牆上,揮拳對著低空飛過的日機叫罵。據與李家為鄰的長輩回憶,何金棠嚇得一臉蒼白,李海泉氣惱地打他的屁股。李小龍仍頑性不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翌日,英國太平洋艦隊駛進香港維多利亞港。港督府上的太陽旗換成米字旗,香港又恢復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戰後,香港重建家園,步入經濟恢復期。港英政府對大米實施配給制,並對主要副食品進行限價。港民生活得到基
本保障,逃離的人們紛紛重返家園。至1949年,因戰局變化,大批的大陸人湧入香港,造成香港人口急劇膨脹,超出戰前的總人口數。
戰後,李家在九龍定居下來。父親、母親、姐姐姬格蕾絲、費芙、哥哥彼得(李忠琛)、弟弟羅勃特(李振輝),全家共七口人。50年代,父親李海泉成了著名的粵劇丑角,收入漸豐,加之母親何金棠出身名門,李家屬香港上層社會。家庭生活穩定且安逸,卻又常因小鳳而鬧得不得安寧。 李小龍的哥哥,後任香港皇家天文台助理台長的李忠琛,回憶起李小龍童年的生活,有這樣一段敘述:「每當他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人們就會認為他一定是病了。他好玩好動,永遠在跳著、說著。 他還喜歡惡作劇,耍弄人的花樣層出不窮,對象由家人至僕人差不多無一倖免。
他雖然胡鬧,心腸卻很好。曾有一日他憑窗看街景,突然間發足奔出大門,全家都為他這舉動愕然,當大家走到窗前看他又在搞什麼新花樣時,卻原來有一個盲人在過馬路,而馬路前面剛在修路,掘了一個大洞。李小龍恐怕那盲人失足掉下地洞,故見義勇為,引領他過.
尤其使家人擔憂的是,李小龍出門滋事生非,把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大孩子打得頭破血流。鄰里,還有不認識之人來李家告狀。李海泉總是訓斥兒子。李小龍倔強道:「我打的是壞人!」 且不論兒子「動武」是否有理,父母皆是信教之人,恪守「與人為善,自律其身」的信條。他們不能容忍兒子這般胡鬧,多方管束。
事實證明,父母無法管束住這匹驁烈不羈的小野馬,便隨他去。隨著年齡的增長,十九歲的李小龍,漸成了九龍街頭遐邇有名的「飛仔」(阿飛)。
(To be continuous)
作者: 聰洛多薩比 時間: 22-7-2008 17:21
其實李小龍個一種仗義心腸真係好令人敬佩...
我亦都好欣賞...
行俠仗義係每個人必須要做到既事...
雖然有d多管閒事...
但係就唔可以對不平時而坐視不理...
作者: 綠寶210 時間: 22-7-2008 23:22
引用:
原帖由 聰洛多薩比 於 22-7-2008 17:21 發表 其實李小龍個一種仗義心腸真係好令人敬佩... 我亦都好欣賞... 行俠仗義係每個人必須要做到既事... 雖然有d多管閒事... 但係就唔可以對不平時而坐視不理...
李小龍發揚 [鋤強扶弱] 既精神, 就算唔同國藉唔同皮膚既人都一樣受落.
今時今日既社會太過現實啦, 通常係 [鋤弱扶強] 居多...
作者: 聰洛多薩比 時間: 23-7-2008 02:10
引用:
原帖由 綠寶210 於 22-7-2008 23:22 發表 李小龍發揚 [鋤強扶弱] 既精神, 就算唔同國藉唔同皮膚既人都一樣受落. 今時今日既社會太過現實啦, 通常係 [鋤弱扶強] 居多...
係啦...我抱打不平就比人插...
助紂為虐個個就比人讚...
都唔知呢個乜野世界黎架...
作者: 拾實什習窄炸集 時間: 23-7-2008 02:16
引用:
原帖由 聰洛多薩比 於 23-7-2008 02:10 發表 係啦...我抱打不平就比人插... 助紂為虐個個就比人讚... 都唔知呢個乜野世界黎架...
Have you ever think that : the person who 插 you is also 抱打不平 ? he just do the same thing as you did but from different angles
? Most arguement is happen not because one side is 100% correct another side is 100% wrong, most of them are both parties are
half correct and half wrong. If one side is 100% correct then argument will not start at the first place.
作者: celia 時間: 23-7-2008 11:23
引用:
原帖由 聰洛多薩比 於 23-7-2008 02:10 發表 係啦...我抱打不平就比人插... 助紂為虐個個就比人讚... 都唔知呢個乜野世界黎架...
而家既世界係變左啦~好多衰人湧現
有時滿口歪理,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唔會為人設想
只會不停咁惡性循環
您抱打不平都比人插梗係人地唔o岩啦
而且衰人係唔會識得接受人地意見架,接受到就唔會咁激啦
總之好人同衰人既諗野方式就唔同架啦
作者: 聰洛多薩比 時間: 23-7-2008 16:38
引用:
原帖由 celia 於 23-7-2008 11:23 發表 而家既世界係變左啦~好多衰人湧現 有時滿口歪理,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唔會為人設想 只會不停咁惡性循環 您抱打不平都比人插梗係人地唔o岩啦 而且衰人係唔會識得 ...
識英雄重英雄...
作者: celia 時間: 23-7-2008 17:38
引用:
原帖由 聰洛多薩比 於 23-7-2008 16:38 發表 識英雄重英雄...
作者: 綠寶210 時間: 23-7-2008 22:59
引用:
原帖由 聰洛多薩比 於 23-7-2008 02:10 發表 係啦...我抱打不平就比人插... 助紂為虐個個就比人讚... 都唔知呢個乜野世界黎架...
聰兄都有俠士既潛質.
作者: cmlwts 時間: 26-7-2008 09:44
第二章 踽踽獨行 初涉影壇好風流
他是個學業不良的差學生,卻是個敬業若神的儿童演員。他6歲步入影壇,漸成為紅极一時的童星。他英俊瀟酒,舞姿翩翩,引無數少女神痴意迷,傾倒折腰……好一個風流浪子!
1946年9月,6歲的李小龍進入拉薩爾書院小學部就讀。拉薩爾書院是小學部至高中部俱全的學校,是香港屈指可數的名牌學校,學生家庭多為貴族、富商及社會名流。
中國人習慣把望子成龍的希望寄托在讀書上。大儿子李忠琛勤勉好學,李海泉指望李小龍能像他哥哥那樣在學業上出類拔萃。
但是李小龍卻使父親大失所望。
李小龍早慧早熟,卻厭惡讀書,校方的紀律使好動的他比坐牢還難受。他從不肯在讀書上下功夫,學業十分糟糕。比較而言,他喜歡歷史、美術、文學等科目,
對數學等理科則恨之入骨。他母親何氏說他一直到10歲,算數目還只會數到十為止。由于李小龍在校的“惡劣”表現,好几所學校都要求他退學。因此,李小龍轉
過多所學校才勉強讀完初中。
一位教過李小龍的先生回憶當年的情形道,他絕沒想過李海泉的二公子以后會成大器。李小龍性格孤傲怪僻,喜歡我行我素,獨來獨往。他學業差而倍受同學歧視,他用拳頭教訓過塊頭遠比他大的同學,同學們轉而憎恨他,對他敬而遠之。
因而李小龍在學校沒有親密的朋友。他上課尤其寂寞無奈,下了課一人獨處,要么沉思,要么雙眼耽耽地盯著同學,如一頭孤獨的狼崽。然而,同學終不敢小艦他,他是童星。隨著他所演電影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戰后是香港電影神奇發展的時期,尤其進入50年代,由于大陸藝員的加盟,香港電影無論數量質量均有長足的進步,成為大陸外華人世界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看電影是港人娛樂消費的主要方式,演電影自然是一件十分榮耀之事。
李小龍演電影与讀書截然不同,表現出极大的熱情与良好的素質。李小龍之所以這般幸運,全是他父親的關系。李海泉除了演舞台戲,還參与拍攝粵語
電影片,跟影壇的人稔熟。那時,李小龍五兄妹都有机會在銀幕上跑龍套露臉,而以李小龍表演天賦最高,因此,也只有他后來成為演員,并且是名演員。李小龍演
電影与他上學讀書是同一年,由父親朋友的舉荐,李小龍進入電影圈演童角。
李小龍首次在銀幕亮相還可追溯到6年前,那是他出生不久,地點是美國好萊塢。因倫理片《金門女》需要一名東方嬰儿。導演非常偶然地看到李小龍,便向李海泉商議請他儿子客串演出。嚴格地說,李小龍不算演電影,而是搬上銀幕的一件有生命的道具。
李小龍成名后,不少人稱他自小就与電影結下不解之緣,或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只能說是其中因素之一。李小龍先后在20部影片中飾演童角。那時的他,离職業演員之路還十分的漫長和艱辛,有時非常渺茫。
李小龍作為童星演的第一部電影叫《人之初》。影片由一戶三口之家而演繹出一個故事。銀幕上的父親,是個誠實、勤奮的小職員;而母親卻十分輕浮,嗜賭為命,常把家中的積蓄搬到麻將台上輸個精光。
銀幕上的小主人公与現實中的李小龍同齡(6歲),并且興趣性格也相仿。這個小男孩立志做一名電影演員,也愛惹事生非。一天,小男孩跟她母親發
生口角,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他獨自跑到一座偏遠的山上。他曾听說這是一座魔山,猛虎和強盜出沒其間,要么被吃被殺,要么呆在這里活下去并且無恙地离開這
里,那么幸存者便會擁有10個人的力气。
這個美麗且惊險的傳說,十分投合李小龍崇武冒險的性情。銀幕上的小男孩巧妙地避開強盜和老虎(可惜因費用及時間緣故,這情節在影片中一晃而
過)。爾后,他又冷又餓逃到半山腰一座古寺里,和尚收容了他,卻要他去干砍柴跑腿等雜役。他不堪其苦又逃回原來居住的城市,与一群小阿飛為伍,成了一名小
扒手。一天,他碰巧偷他父親錢包時被父親回首發現,父親追赶他,他拔腿狂奔,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撞倒。父親抱著奄奄一息的他回家,在他彌留之際,他父親懊悔
地對他說,自己工作應該勤苦一些。他母親則忏悔不已,求他寬恕她,說她是因為輸了錢而脾气不好,迫使他棄家流浪。小男孩在此刻,帶著那個逃离魔山便有万夫
之勇的破碎夢死去——影片隨即落幕。
和不少的香港商業片一樣,這部影片制作粗糙,觀后如過眼煙云。然而,李小龍十分投入而動情的表演,使電影圈中的人大為贊賞。正因為這點,在其后的10年,李小龍贏得了近二十部影片的演出。并且大都是沿續《人之初》中的童角,以小硬漢或小流氓的形象出現。
李小龍參加電影拍攝,多安排在學校的假期。也有的電影在假期之前就開机,或是假期結束仍末停机,這樣李小龍就要在課余參加拍攝。導演為了不耽誤他的學業,盡可能把他的戲安排在夜間進行。
年幼的李小龍對電影极富敬業精神。李老太太回憶,如拍電影,小龍吃完晚飯就上床休息。到了該去攝影棚的時辰,母親輕聲喚他,他立即就醒,手腳利落地穿戴好行裝,精神抖擻地隨父親出門。若是平時要早起上學,大聲喚他都不得醒,搖醒他,他還要賴床多時,然后懶洋洋地起來。
李小龍哥哥李忠琛稱,小龍自幼就喜歡裝神扮馬,尤愛模仿電影中的各色人物。這种模仿愛好,是一名未來演員必具的素質之一。然而,李小龍扮演的
眾多角色,很少光芒四射。原因是他多飾無足輕重的配角,雖飾主角,影片中又末加以強化。這便是影評家常說的,好演員應遇上好角色、好劇本、好導演。
李小龍塑造的銀幕形象,數在《細路祥》与《人海孤鴻》兩部影片中最為成功。
細路祥》是李小龍10歲時領銜主演拍攝的,腳本由一本同名漫畫冊改編,合演有伊秋水、馮峰及李小龍父親李海泉。
李小龍飾演主角細路祥。細路祥父母早亡,自小由做教師的叔父(伊秋水飾)撫養,他与堂弟堂妹共四人栖身在一間破木屋里。叔父無力支付學費供他上學,只好擺一個出租漫畫的街邊小擋讓他看管。細路祥由此而結識了一個渾號“飛刀李”、极富俠義豪气的黑幫頭子(馮峰飾)。
—天,細路祥拾得一串富翁女儿遭人搶劫而丟失的金鏈,叔父把這串金鏈送還給那富翁(李海泉飾),并懇求富翁資助細路祥入校就讀。入校不久,因
細路祥是受人恩典而上學的,常受富家同學的譏諷。細路祥不愿在校呆下去,自愿到富翁開設的工厂當童工以彌補家計。正直的細路祥因不愿与富翁的敗家儿子和管
工同流合污出私貨,而被罰苦役。叔父勸他人窮就該逆來順受,倔強的他終于忍無可忍,跑到飛刀李那儿跟他一道“溫食”。
不久,細路祥隨飛刀李一伙去那富翁開的工厂打劫,剛巧碰著抗議老板無故解雇工人而留宿進行罷工的舊工友;舊工友規勸他不要這樣做,他義憤填
膺道出全片中最打動人心的對白:“那些為富不仁的人,不偷他的,偷誰呢?”最后,飛刀李誤殺那個常常欺壓工人的管工。警察來緝拿凶手,飛刀李為了不連累罷
工工人,把罪名全攬在自己身上。最后,飛刀李的同伴分了一些錢給細路祥,讓他叔父帶他回鄉下种田。
這影片中,李小龍的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把不甘貧窮而又良心末泯的小匪徒演得活靈活現。影片是50年代初香港貧困的真實寫照,細路樣的行為及對白引起下層港人的极大共鳴。其他的人物亦是演得血肉丰富,真實可信,影片堪稱50年代香港影壇的力作。
《細路祥》的公映,使得李小龍成為電影圈中頗有名气的童星。
除演電影,李小龍還有兩大愛好:跳舞与練武。
李小龍天生好動,精力旺盛,打架不足以宣泄他旺盛的精力,便另辟舞蹈的路徑。他14歲開始學跳舞,一跳便嗜舞成癖,以致听到音樂便手腳酥痒,
忍不住要蹦達。李小龍富有舞蹈細胞,一學即會,融會貫通,舞姿优雅煙熟,十分精湛。李小龍尤擅跳恰恰舞(ChaCha),這种熱烈奔放的舞蹈節奏很對他的
脾味,他由此而獲得過香港的恰恰舞少年冠軍。
跳舞,對李小龍練武控制節奏大有脾益;跳舞,也曾作為他日后赴美謀生的手段。在香港,他曾以教武林前輩邵漢生學跳恰恰舞為交換條件,從邵伯那里學來一套寶貴的截拳功夫。
李小龍在舞場的出色表演,令教過他數學的張老師愕然不解,在其印象中,此生十分的呆拙。對李小龍抱偏見者,非張老師一人,他們往往看到李小龍的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
縱觀古今名人,十全十美的天才几乎不存在,他們往往是某方面特別优秀,而另一方面比較欠缺。李小龍亦是如此,表現尤為极端。他重文科,輕理
科;嗜好表演,而憎恨讀書;動則瘋狂,靜則沉緬。他性格靜的一面,是促成他在美讀大學選擇哲學的主要原因,哲學是一門耽于思想的學科。
李小龍演電影賺了不少錢,他末揮霍掉,由他父親幫他存起來。當時他父親的收入十分丰厚,家境相當富裕,他一家住進港島半山區的一幢大宅里。
李小龍養了一條叫“包比”的法國狗。孤癖的李小龍与人有隔閡,与狗卻親密無間。夜里,包比睡在李小龍床下;白天,總是在他馬前鞍后。人狗形影不离。
除了包比,李小龍最要好的少年朋友要數小麒麟。小麒麟也是童星,倆人在一起合拍過電影,他的才華名气皆不如李小龍大。李小龍很珍惜少年時的友誼,多年以后,李小龍紅极一時,仍念念不忘提攜小麒麟一把。
在親戚朋友中,李小龍被公認為英俊少年。而他也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非常注重修飾自己。他每天早上總在鏡前泡個十几分鐘,把發型梳理得一絲不亂,把衣服折撫得整整齊齊。他的衣著發型,既趨時,又不顯花哨,走進學校,便會引來各色的目光——他喜歡這樣。
在李小龍的潛意識中,天生具有表現欲。有意無意,他都不會錯過表現自己的机會。 甫入青春的李小龍,深得少女的青睞。在課堂上,不時有女生向他暗送秋波。這是些和他一樣學業糟糕,又好想入非非的女孩子。李小龍在她們面前表現得很高傲、根冷漠。
李小龍交的女友多是校外的。在這些女孩子的心目中,李小龍不再是差學生,而是大名鼎鼎的少年影星,是叱吒風云的武林英雄,是風度翩翩的舞場高
手,還是家私万貫的富家子弟。這些女孩子大都學業不專心,愛好虛榮。她們以能与李小龍跳舞、能与李小龍講話為榮。有的甚至乎被李小龍多看了一眼,也會欣喜
不已,激動万分。
李小龍早熟,15歲便有了性体驗。他把女孩子悄悄帶到家中,房門關得死死的,一任歡愉。事情被他父親發現,嚴厲地批評了他。李海泉竭力反對儿子荒廢學業,沉湎于聲色之中。況且他帶來的女孩子舉止多輕浮,不适宜做李家未來的媳婦。
于是,李小龍便和女孩子在外面昏天黑地。 李小龍本無意在与他要好的眾女孩之中擇妻,他是逢場作戲。他在女孩子中間顯得异常的活潑,談笑風生,放浪形骸。他喜歡裸露上身,叫女孩子用拳
頭捶打他發達的胸肌。他曾做過一次這樣的游戲,在卡片上寫道:“我想要你,如答應,請笑一笑。”然后分送給眾女孩。有的女孩對他媚笑浪笑大笑;有的女孩羞
容滿面,竟笑不出來。結果,博得李小龍偏愛的是后一類女孩。這有點出人意料,其實,与他內心深處的喜好相吻合。
熟悉李小龍的人,常見少年美女与李小龍相伴相歡,皆認為李小龍是個情种,桃花運獨鐘于他。李小龍去了美國,娶了個美國姑娘為妻,皆又認為其妻美貌非凡,嬌艷之极。李小龍攜妻回港,眾人愕然吃惊。其妻蓮達雖端庄素雅,卻絲毫談不上絕色。
蓮達正是李小龍理想之中的妻子。在他心中,娶妻与交女友是兩碼事。交友擇其外貌,而娶妻取其心靈。他一生中,認識的美女無數。他偏執地認為,漂亮的女人多輕挑,輕佻便會有登徒子打主意,便就會淪為大眾情人。此乃后話,李小龍与蓮達的戀情,本書將另有詳述。
作者: cmlwts 時間: 21-8-2008 12:25
第三章 如痴如狂 執著習武顯身手
他自稱是小阿飛,四處惹事生非,是十足的小惡棍、小霸王。在一次街頭毆斗中吃了虧,促使他鐵心學武,如饑似渴,乃至瘋狂。曾獲香港拳擊冠軍,號稱打遍全港無敵手。八方挑戰,樹敵多多,終于被迫离港……
李海泉是李小龍第一位武術老師。
李海泉會太极拳,有意將這种既練性情,又健身的拳術傳給儿子。每日清晨,李海泉便牽著小龍去附近公園練拳。李小龍初學興趣盎然,沒太久便顯出不耐煩。
這种拳比較适宜好靜性溫之人練習,而不切好動性烈的李小龍之票性。李海泉放棄了教儿子習太极拳的努力,但這段短暫的習拳生涯,對他日后學習其他拳術大有好
處。太极拳的核心是以柔克剛,這是中國武術普遍融會并推崇的原則之一。
李小龍看電影看演出,對銀幕和舞台上那些高于精湛的武藝惊歎不已,五体投地。在他拍電影閒暇時,甚至在家里,他都要纏著他父親的同事朋友教他几手。這一來,李小龍便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
李小龍自幼好動好強,好胜好斗,是一個天生的斗士。那時的李小龍是個千面人,人們很難將他的种种表現統一起來。在課堂,他神色呆痴,反應遲
鈍;在校園,他是個孤傲的獨行客;在攝影棚,他虔誠之至,万分投入;在家中,他或是一個頑童,或默如打坐習禪的小和尚;在街頭,他便是個徹頭徹尾的小惡
棍、小霸王。
李小龍動輒拳打腳踢,不懼惡,不畏大,因此,許多年紀個頭比他大得多的青少年都伯他。李小龍還有領袖欲,頗具領導才能,他常把附近的街童惡少組織起來,自任統帥,身先士卒与另一幫街童惡少混斗惡戰。得胜的常是李小龍。只要得胜,即使落得遺体鱗傷,他也無比酣暢快慰。
13歲那年,李小龍遇到一個真正的敵手。對方的個頭較他矮,身軀較他瘦,黃黃的臉色顯出營養不良。他冷漠地,甚至帶有輕蔑地瞪著李小龍。其時,李小龍率他的蝦兵蝦將咋咋唬唬招搖而來,聚集街頭玩耍的頑童紛紛避讓,他卻毫不知趣地戳在那里不動。
李小龍怎會把他放在眼里?揍扁他如捏死一只臭虫。李小龍還不想這么快收拾他,先得戲弄戲弄他。李小龍自然而然搬出在演藝圈學來的招術,動作优美瀟洒,博來街童大聲喝彩。
只見他抬腳輕輕一絆,李小龍如一沙袋重重摔在地上。他出招太快,以致李小龍末做出任何反應就落個敗局。李小龍唯有這一次深刻体會到他在演藝圈里隨意學來的招術是多么的不實用,那不是防身克敵的武術,而是做給觀眾欣賞的“舞術”,招式花梢悅目,實則不堪一擊。
此刻,街童仍大聲喝彩,都以為小龍是像武夫演員那樣玩一個噱頭,佯居下風,頃刻間便會反“敗”為胜。
李小龍旋即爬起來,眼含惲恨和茫然。李小龍放棄了舞台“花術”,拿出街頭斗毆的看家本事,重拳如雨點般地快速砸去。
對方形如鬼魅地躲閃,只出了一招。李小龍給打得彈起來,撞到一堵牆上。
街童膛目結舌,方知李小龍确實不是他的對手。他那一拳,如鐵錘一般。
李小龍好一瞬才回過神來,羞辱懊喪之至。他也曾吃過敗仗,可以前的對手是真正的大人。這小矮個是誰?是受欺負的街童搬來的复仇者,還是像他一樣的惹事生非好斗之徒?
李小龍學電影中俠客模樣雙拳一抱,道:“請問尊姓大名?”
小矮個傲慢地睇李小龍一眼,末正面回答,只是說:“試試學的功夫。”不慌不忙,消失在街市的人海之中。
“他原來是會功夫的?”街童惊詫又景仰地議論紛紛。李小龍默不做聲,苦澀地咀嚼他那句話。
這個小矮個,是改變李小龍人生命運的少有的几人之一。他促使李小龍鐵下心來認真學武功。李小龍再也沒見過他,但忘不掉他。
1967年,當紅功夫明星李小龍接受功夫雜志《黑帶》的記者采訪時說:“在香港,當我正是小孩時,我是一名小阿飛。總愛四處撩事斗非。我与我
的伙伴曾用鐵鏈及藏有小刀的筆作為武器。偶爾有一日,我問自己:如果我的伙伴不在我身旁,而我卻陷入一場打架中,這會有什么后果呢?于是,我決定要學習如
何保護自己。就是這樣,我開始學武術。”
訪談錄刊載在10月號的《黑帶》上,道出他習武的動机和目的。就當時的李小龍來講,他鐵心習武,更多的是好胜心理的驅使,而較少防身意識。
這次斗毆后,李小龍陷入沮喪和沉思中。母親認為他病了,他說他在學校里受到欺負,他想學功夫自衛。母親對儿子的處境很同情,答應出學費成全他學功夫。
父親知道李小龍一定是滋事斗毆吃了虧。他無法改變儿子的性格,也只有成全儿子的念頭,使他更強大。
李海泉通過朋友的關系,為儿子找了一位武林高手——把詠春拳自大陸傳來香港的一代宗師葉問,作為他的師父。葉問是廣東佛山人,40年代后期因戰爭遷來香港,開設武館,專門傳授詠春拳,是香港武壇德高藝精、令人祟仰的一代名師。
葉問擇徒甚嚴,絕不會為多收學費而濫收門徒。他要求前來求師的門徒素質好,品行正,且亦文亦武。他對李小龍的“惡名”略有所聞,但他又認為:“豎子可教。”
李海泉帶儿子去拜師。葉問跏跌坐于蒲團上,老態龍鐘,言話溫和,面容和藹。李小龍卻被他那雙炯炯灼人、深邃如淵的雙目吸引住。葉問的眼神,分明含有一种力度,一种凜威,一种風范。說白了,就是一雙利劍。
李小龍的敬畏之情油然縈胸。
葉問起身出招,与假想之敵相博。此刻,李小龍簡直就要把師父敬為神明。老態龍鐘的葉問,似龍,似虎,如風,如影.身手比20歲的后生還要輕盈
矯健、快捷、凶猛。李小龍看得眼花繚亂,一個意念卻格外的清晰,他惊歎武術對人的巨大作用,暗下決心:堅貞不渝以武道作為未來的人生道路,畢生竭力,九死
不悔。
自此,李小龍學習詠春拳,到了如饑似渴、廢寢忘食的地步。
相傳,詠春拳是少林寺至善禪師(武林高手方世玉的師父)的師姐五枚尼姑所創。与男子相比,女子個小体衰,不可強拼硬打。中國古代武術的女拳流
派,皆是以柔克剛見長。五枚尼姑另辟路徑,獨創一門全新的打法,迅猛凌厲狠辣,在出手之瞬重創敵手。這是因為体力遜于強壯男子的女子,如果不能瞬息間打敗
敵手,根本無法跟壯漢糾纏鏖戰下去。
五枚尼姑以女儿身為喻,創下的這套拳術又并非女子獨鐘,亦為眾多的男拳手所喜愛。經過后人的改進演化,詠春拳成為一門獨立的拳派。
詠春拳去繁就簡,套數簡扼明了,每一招都可用來搏斗,目的就是迅速克敵制胜。因此,詠春拳沒有花巧及大幅度的動作,強調點點(拳點腳點)到位,實用第一。
詠春拳推崇“打手即消手”的原則,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以攻為守”。普通拳法所用的檔格(化解)招數,通常是當敵手一拳或一腳打來時,以臂擋
之,然后再用另一臂或雙腳反擊敵手。在次序方面,檔格必在反擊之前,檔与擊不是同時進行。而在詠春拳的招數中,在檔格敵手的同時又用拳腳擊敵手,甚至不去
檔格,就直接攻擊放手。是為“消打”或“以打為消”。
詠春拳的這一原則,人們在体育競技中也能常看到。如乒乓球國手鄧亞萍。鄧亞萍個子矮小,腿短臂短,無法顧及偌大的台面。她父親教她放棄防守,只講強攻,并且是一味地強攻。近年來,鄧亞萍打遍天下無敵手,便是這般道理。
詠春拳招數還有一大要點是“手留中”,即出招發招,均由中路突進。具体做法是將自己的橋手(臂肘腕拳)變成一個核心——兩拳不分散,不管敵手
如何向自己攻擊,都可使敵手的橋手在自己的雙橋手的外邊。這樣,就能使自己處于攻守上的优勢。同時,詠春拳出擊之拳路走的是“弓弦”線路,不事拐彎抹角出
拳。這就像一把弓,詠春拳的拳走勢是繃直的弓弦,而其他拳法的走勢多為弓之背。詠春拳拳路走勢与“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几何原理相吻,力求最快最省力地
擊中敵手。
葉問教徒,主張少而精。徒弟中,除李小龍,僅有葉正(葉問的儿子)、黃淳梁、楚原、張卓慶等八九人。李小龍在武館,与師兄弟的關系很融洽,不
似在學校,形影單吊如一只孤雁。李小龍的一些基本動作多由師兄黃淳梁傳授,而年事己高的師父在一旁指點教化。葉問不主張一味地下死功夫、笨功夫,強調悟
性,教法靈活不呆滯。
李小龍對師父的點化之辭或示范招數銘記在心,時常反复回味領悟。据葉正回憶,有一回他同李小龍上街,行走之時突然發現李小龍不見了。葉正赶忙踅轉身去找他,只見李小龍坐在路邊,如禪師入定般地冥思默想。良久,李小龍站起來,依照悟及的心得當街練起來。
許多年后,李小龍成為功夫大師仍念念不忘師父的教誨,他常与他人談及師父對他的點化之辭:“小龍,放松一點,自然一點,注視敵人的動作,你就會自然适當地做出反應。”
“遇到敵手,千万不要拘泥套數,這樣只會捆住自己,怎樣方便怎么出手,目的是盡快將敵人擊倒。”
“我們不要太虛偽地說:‘我們學武只是為健体強身。’我們學武基本上是用來打架的,只是不要輕易出手。”
葉問是個极寬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教頭那樣,禁止弟子學習或演練其他門派的指數,并認為這是离經叛道的逆行。葉問看李小龍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
曾向演藝界的叔伯學過功夫。葉問認為這不是坏事,因為藝人的招式雖是表演給人看,但畢竟是從武術流派中演化來的,仍有可取之處。因此,李小龍除在武館學詠
春拳,仍利用拍電影的机會,向其他叔伯學功夫。在李小龍离港赴美時,他已掌握了多种拳術。這為他在日后獨創一門“截拳道”,提供了厚實的基礎。
据他的兄弟忠琛、振輝回憶,小龍練武到了瘋狂的地步。他為了學好詠春拳的粘手功夫,在家中設了一座木椿,每天對著木椿勤練不輟。他為了練就
強大的体魄,沒有新式的西洋健身器械,就用沙包石塊來健身。他就是吃飯時也不愿停止練功,一邊吃飯,一邊以拳擊打板凳,以練就拳頭的硬度。
他的旺盛精力,使得每一個對他稍有了解的人大惑不解,他除了練功,還要拍電影、跳舞、跟女孩子尋歡逗樂。
他的功夫長進非常之快,父親既喜又憂,道:“他只要從練武的精力中拿出二成,學業也不至于如此。”
父母仍念念不忘儿子走求學發達之路。儿子的行為,使他們這一希望愈來愈渺茫。由于李小龍在學校的“惡行”,不得不停地轉學。因此,李海泉的朋友同事与其見面時,第一句則問:“令郎到學校未?”使李海泉十分的難堪。
更要命的,是李小龍為練武,一度荒廢中斷了學業。
1956年,16歲的李小龍勉強讀完初中,進入圣查米耶爾書院讀高中。這是一所英文學校,有不少外籍學生。校內有一支西洋拳隊,拳手几乎是清一色的外籍學生。外籍學生普遍比本港學生長得高大,拳隊是為這幫外籍學生特意組建的。
好出風頭的李小龍自然不滿那些洋學生的一統天下,他主動發起挑戰。牛高馬大的洋學生自然不把矮小的李小龍放在眼里。結果,他們一個個被李小龍凌厲而又不規范的拳法打得落花流水,甘拜下風。
1957年,李小龍代表圣查米耶爾書院參加全港中學生校際拳擊賽。他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順利地進入決賽,他的最后對手是連獲三屆冠軍的洋學生。
此君高大魁梧,壯實如牛。李小龍戴的是西洋拳套,打的卻是中國的詠春拳法。這位洋拳手不知如何招架還手,給李小龍打得暈頭轉向,最后敗北。
事后,李小龍洋洋得意地說:“西洋拳講究的是閃避,攻擊只是一下一下的,而詠春拳以‘粘手’見長,可貼緊對手連消帶打。交手時,我以‘粘手
’格開番鬼仔的來拳,對方手腕酸軟時,我就用另一只拳猛擊。”李小龍又道:“我的詠春拳還沒使出一半,主要是怕犯規受罰。詠春拳講究速戰速決,如果放開來
打,我一個回合就能把他擊倒。”
練武和演電影,是李小龍在港期間的兩件大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由童星向小生過渡,所飾角色仍以歹徒和流氓為主——只不過年紀不同而已。他离港前拍的最重要的一部影片叫《人海孤鴻》,他在片中擔任主角,展示的是在日本軍占領后香港的街頭故事。
李小龍扮演一名在日本軍統治下的香港的孤儿,他經歷過日机的狂轟濫炸,經歷饑餓的煎熬,他最終幸免于難,流落于香港街頭。
在他生活的那個地區有几個流氓頭子,一個叫“十四K”,一個叫“和胜和”,還有一個女流氓叫“十八姐”。這個孤儿跟流氓混跡一起,他的專長是
打荷包(扒錢)。一個慈善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但他依然以扒竊為業。不久,他因犯案被捕,那位慈善家再度伸出援助之手。他面臨兩种選擇,要么坐7年牢,要
么進學校讀書,結果他選擇了后一种。然而在他讀書期間,流氓找到他,軟硬兼施說服他干最后一次“扒錢”勾當,他答應了下來。在欲行動前他突然反悔,執意不
去,流氓老羞成怒,割下他的耳朵。經歷了這事,他徹底看清流氓的殘忍毒辣,從此痛改前非。
葉問對李小龍所拍的電影不甚關心,他關心的是弟子能否成為武林中德高藝高的大器。他常向弟子闡述德与藝的辯證關系——德高必藝高,作為武林中人,且不說除暴扶弱、鏟惡救孤之俠行,最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切不可向不會武功的弱者動武。
葉問同時又极力鼓勵弟子与人“講手”。講手一詞,最初是武師在一起探討切磋武藝,常常會由口說引發到手動,故“講手”一詞,實為交手或比武。
葉問注重的是招數的實用性,不講手,就不知自己所練功夫的优劣長短,就不知自己下一步該如何練。葉問認為,功夫最終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的,只有在講
手中,才能不斷地完善和強大自己。
按照李小龍的性格,不用師父鼓勵講手,他自己會主動找人講手。這就像一位久練弓法的箭手,急欲把一只飛鳥射下來。
那時的李小龍,經常在街頭“行凶鬧事”。他捕捉的講手對象,是他認為比他強的人。李小龍主動挑釁,激怒對方。對方一旦動武,李小龍便旋風般地
使出詠春拳法,直到把對方打得鼻青臉腫、趴倒求饒方輟手。因此李小龍的講手,帶有濃烈的炫耀武力的色彩(這是他一慣的好胜心理所決定的),一旦動手,便把
師父教誡的“講手須适可而止”的訓條拋到九霄云外。
李小龍的名气愈來愈大,得罪的人也愈來愈多。有時在街頭,他能在瞬息間把四、五個對手打倒。
李小龍尋人講手,也有人尋他講手。這是些像他一樣的學過武功的好胜之徒。這种人不是那种行于街頭、外強中干的龐然大漢。他們与李小龍旗鼓相當,各有所長。但是李小龍憑著勇猛和過硬的拳腳,總能夠克敵致胜。
有時對方是几個人,在這种情況下,李小龍往往是師兄弟几人与之應戰或挑戰。
后來去澳大利亞開設武館的李小龍的師兄兼把兄弟張卓慶,在接受一位武術雜志記者采訪時回憶道:
那時候,与小龍及師兄黃淳梁,為了印證所學功夫的實效,四處向人挑戰……起先只不過是雙方三几人,約定時間秘密舉行。想不到后來越搞越厲害,時常會雇了汽車到新界去打。
“我那時被人稱為‘大龍’,而他當然是‘小龍’了。我們樂于迎戰任何挑戰者……
“我們很不受對手歡迎,特別是小龍。因為我們是有名的搏擊能手。小龍更特別惹人非議,因他很狂傲地認為他能打敗任何對手……”
除拍電影,李小龍基本上不務正業,這使他父母為他的前途非常擔心。很有可能,李小龍將來會開武館做武師,那不是他父母所希望的。他父母希望的是他完成大學的學業。
李小龍混到18歲。18歲是中國人界定成年人的年齡。因此,他母親极力主張他去美國讀書。她認為小龍是美國公民(按照美國法律,出生在美國皆
是美國公民),理應接受美國教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小龍四處講手樹敵太多,再這樣下去,會遭到不測,父母為儿子的安全問題深感憂慮。
李家的親戚也极力主張李小龍离開香港。他們認為,小龍的學坏,是結交了社會上不良少年的惡果。只有离開香港,才能隔离不良的環境与不良的朋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李小龍終于決計去美國,盡管他舍不得師父,舍不得師兄弟,舍不得他小有成就的電影事業。有消息傳說——黑社會的人正醞釀把他干掉。他知道那些人的毒辣与殘忍,他們或許不會堂爾皇之地講手對打,而采用非常手段——使槍暗殺。他的師兄弟一致奉勸小龍离港避避風頭。
于是,18歲的李小龍,揣著希冀,又抱著迷茫,漂洋過海,踏上了生他的,而又那么陌生的國土,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作者: 格古洛 時間: 28-8-2008 23:41
現在既世界係好人無好報的
作者: cmlwts 時間: 2-9-2008 11:59
第四章 漂洋過海 浪子回頭金不換
來到素有金山美稱的舊金山,等待他的是生計之憂。他心比天高,卻不得不寄人篱下。贏得一位姑娘的愛,卻又忍痛舍棄。創立武館,問津者寥寥。擊敗日本武師,名聲鵲起。潛心苦讀,終于贏得學業的优秀。
1958年11月,李小龍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開始了漫長的海上旅行。
李小龍身上僅揣有100元美金。他不想依賴家庭的資助,只想憑自己的体魄意志在美國站穩腳跟,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他在港拍電影賺了不少錢,他很少揮霍,大都由父親為他存起來。他沒有動用這筆錢,他想完全自立。
李小龍坐的是三等艙,這里的旅客大都是回港省親后重返美國,年紀大都是中老年。李小龍從他們購買三等舖位這一點,猜想他們并非特別富有。他們或是出身
美國,或是頒布新移民法之前移居美國的。他們在美國這么多年,卻還跟李小龍一樣在餐廳里吃普通餐。“美國遍地是黃金”的神話,在李小龍心目中開始動搖。當
初,他不肯帶更多的錢赴美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在美“搵錢”很容易。
李小龍急欲了解美國的一切情況,向這些居美多年的叔伯問這問那。他還想驗證自己的英語水平,用英語同這些叔伯對話。李小龍發現,他們對美
國,并不都是很了解,有的連起碼的常識都不懂。李小龍學過世界地理,動身赴美時,還看過《美國便覽》之類的小冊子,對美國概況大致有個了解。有位胡須花白
的老伯,連紐約、華盛頓的位置都會搞錯。他們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還不如李小龍,有的僅會講三兩句生硬的廣式英語。
在甲板上,一位在芝加哥做針炙中醫的先生告訴李小龍,那些叔伯一輩子居住在唐人街里,很少接受美國教育,也很少像地道的美國人那樣四處遷徙
和旅行,對外面的情況知悉甚少。他們大多從事餐飲成衣業,有的一輩子做跑堂和雜役,入夜就睡在小閣樓或餐廳里。這种人,在香港普通市民眼里,或許算一個小
闊佬;在美國人看來,只是最下等的异國移民。
“我的未來,也會像他們一樣?”李小龍在心中,不斷地重复這個問題。
郵輪途經神戶、橫濱、夏威夷,前往舊金山。天高地遠,海水無邊。看不見陸地,也很少遇見船,只有孤寂的海鳥,在眼帘里默默飛行。李小龍望著茫茫的大洋,心中亦一片茫然。
踏上美國國土,李小龍并沒有故地重游之感,一切是這么陌生。除口袋里的出生證界定他是美國公民外,他心目中,仍把自己當做异鄉客。
他現在的名字叫布魯斯·李(Bruce·Lee),這是18年前。他出生在舊金山華人醫院所取的名字。而李小龍這個名字,只是在特殊的場合才會使用。
除了他父親在舊金山的老友,偌大的美國,沒人知道李小龍抵美。在香港,他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赫赫有名的打手,走到哪,都會有人把他認出。在美
國則不能,在美國人眼里,他只是千万個來美淘金的華人之一,一個默默無聞的窮酸小卒。現實使李小龍明白,美國是個輕歷史、重現狀的國度。一個人,不論他過
去如何輝煌,來到美國,一切還得從零開始。
李小龍住在他父親的老友家。那是位垂垂老人,且体弱多病,他自己都需別人照顧,自然無法照顧李小龍。他要李小龍自己去找工作,說,他當年就
這么過來的。李小龍覺得他有點絕情。但很快又諒解他,美國是個推祟自立的社會,誰也靠不住誰,唯有靠自己。李小龍雖諒解老人,但跟他几乎無話可說。
李小龍去當地的華人團体,以求他們幫介紹職業。這里,數廣東人的團体最大、成員最多。他們見到李小龍,并末表示出异國遇同胞的熱情。他們介紹了當地的情況,及如何在美國生存,他們答應幫李小龍介紹職業,但又說理想的職業只有靠自己去找。
李小龍后來知道,像他這樣有求于他們的青年太多。
李小龍找到一些零星的活干。他在香港,生活上完全依賴家里,因此,他盡管有強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仍不能使雇主滿意。
李小龍只是粗通英語,因此,他求職的范圍只能在華人聚集區內。他好動的性格卻驅使他四處游逛,他跑遍了舊金山,以期不久能進入真正含義的美國
社會。舊金山的繁華遠非香港所能比擬。那時香港仍處在經濟騰飛的孕育階段,雖也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但在繁華景象后面,是大片破舊擁擠的貧民區。
舊金山最引為自豪的是宏偉壯觀的金門大橋。李小龍站在橋上,倚欄眺望碧藍的大海。大洋的彼岸,是香港,他由此想起他那“望子成龍”的父母。他決計洗心革面,發奮自強,做出成果來證實自己是一條龍!
金門大橋于1937年7月7日落成,已有300多人從這里跳海輕生,故又被人戲稱為“殺人大橋”。李小龍在一張陳舊的華人報紙上看到,一個富
豪的儿子,18歲時上著名的加州大學,前途坦蕩光明,卻因“厭倦人生”而跳海自殺。李小龍很不明白這位青年的行為。美國是個自由而富庶的社會,充滿了机
遇,充滿了希望,成功者的神話層出不窮,到處流傳。李小龍渴望成功,盡管眼下,他連生計都成問題。
李小龍在舊金山,干得稍長、稍有點起色的職業是教人跳“ChaCha”(恰恰舞),他的收費低廉,學員稀少,這与他精湛瀟洒的舞技很不相稱。在香港,他是跳舞作樂;現在,他卻以舞藝權做維持生計之手段。美國人不鄙視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可李小龍總覺得有些無奈。
三個月后,他去了西雅圖。他跟那位老人合不來,同時,他對自己所處的境況表示失望。
西雅圖位于美國本土西部最北端,是華盛頓州的最大城市,市郊有聞名于世的波音飛机制造公司。當時正值隆冬,自小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李小龍頗感不适。他找到周露比女士開的中餐館,周女士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并收容他在餐館打工以賺取生活費和學費。
周女士是李小龍父親的舊友,她在政治上很活躍,是當地華人社團的代言人,她經常接待各色人物或參加各种社交活動。她樂助好施,表現出一位女政治家的風范。
李小龍進了當地的愛迪生高級工業學校(相當于中國的職業高中),這是他英文水平不夠格的緣故,不能夠直接進大學。也因為這點,李小龍在周記餐
館只能從雜役做起,而不能做能賺取額外小費的跑堂。按照輩份,李小龍該是周女士的侄儿。但是,李小龍父親的面子,到李小龍正式打工的那天,給無情地撕掉
——周女士儼然一副老板面孔,她毫無表情地對李小龍指指點點,稍不滿意,便厲聲訓斥。
李小龍怒火填膺,他來美已三個月,雖也知道“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這一信條,但他覺得太突然,簡直就受不了。但李小龍還是把火气強行壓
下,按照周老板的意旨,把活計做得她滿意。李小龍的行為跟在香港時大不一樣,依過去的脾气,他會摔掉盤子不干,或拿盤子砸她個滿臉開花。
李小龍本不愚笨,再加上他天生好胜,精力充沛,他沒多久就能把派給他的活做得又快又好。洗盤子是雜役最基本、量最大的活,李小龍的動作就像
在跳快節奏的恰恰舞,快速而优美,如山的髒盤子,頃刻間就洗得干干淨淨。可周女士總不放心,拿餐巾紙擦,放燈光下照,試圖發現污漬。周女士吹毛求疵一番,
便開始褒獎,然后是一番人生哲理。李小龍對她的話十分反感,覺得就像政治家在發表演說。
李小龍白天在愛迪生學校讀高中。美國的學校,跟保守的香港學校很不相同,完全是開放性的,紀律松懈散漫,在李小龍看來,美國的學生簡直就在玩。此時的李小龍,父母再不能督促他,老師也不會約束他,同學更不會因學業的优劣而崇拜或鄙視一個人。
李小龍完全可以無拘無束,放浪形骸。然而,此時的李小龍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他一改在港厭學逃學的作風,一絲不苟,如饑似渴地學習。他深知學費
來之不易,逆境中的他悟醒了許多人生的哲理。他知道理科一直是他的弱項,他曾對它恨之入骨、厭之如蠅。現在,他盡管仍不喜歡,卻比文科下了多倍的苦功。他
對英語,更是到嗜學如命的地步,他知道;來到美國,無論進大學深造,還是進社會就業,語言是最最重要的。
其時,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在西雅圖念大學。他寫信給父母,報告小龍的學業狀況,他父母惊喜万分,又難以置信。
李小龍的英語水平得以很快地提高。由此,周女士派他做餐館跑堂。餐館的生意很好,常常賓客盈門,出現排隊現象。餐館的菜,并不优于唐人街的其
他中餐館,而是憑藉周女士在社交圈里的名气。她為人排憂解難,往往都能得到回報,受其恩的人,會帶人或介紹人來她的餐館用餐。就這點,李小龍不以為周女士
是位社會活動家,而是個精明的商人。
賓客中,有不少白种人,他們大都富有,出手也大方,用過餐后,總忘不了留下小費,并且說一番感激和贊美之辭。相比之下,華人食客要吝嗇許多,盡管其中也不乏富有者,他們覺得侍者就該侍候他們,他們對菜也分外挑剔,而不像吃慣西餐的白种人那么好糊弄。
做跑堂的收入較雜役大有改觀,李小龍心中仍十分壓抑。他從小就有做首領的欲望,希望駕馭他人,而不被他人所駕馭。李小龍正處于被人人所驅使的境地,食客、老板、廚師都可以驅使他一一—當然侍女貝茲除外。
貝茲年齡雖比李小龍稍小,卻是李小龍的師姐,她教李小龍如何應酬客人以及相關事宜。貝茲是個華裔姑娘,性感而迷人,因模仿美國民歌手瓊·貝茲
(Joan
Baez)的發型,故而被稱之為貝茲。貝茲在李小龍面前,沒一點師姐的架子,她只知道李小龍的父親跟周女士相識,而不知李小龍曾是香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武
術高手。她為李小龍英俊的外貌和獨特的气質所吸引,盡管此時李小龍的處境很糟糕。
貝茲看李小龍洗盤子的動作,說他像在表演跳舞;看到他發達的肌肉,說他是功夫小生;有時端詳李小龍好一陣,說你可以去拍電影。李小龍總是無奈地一笑,沒有告訴貝茲他那段還算輝煌的歷史。
李小龍漸漸對外表有些俗气,并且沒文化的貝茲產生好感。他那時非常孤獨,孤獨之人尤需要愛的滋潤。他們在餐館常常竊語細談,眉目傳情——當然是不太忙的時候。
李小龍和貝茲的變化,引起大廚的极大妒嫉。他原本對貝茲就有所圖謀,常常用鉤子一樣的眼神盯住貝茲誘人的部匠。他的行為很不檢點,經常趁貝茲下廚端菜之机,摸一摸貝茲細膩的手背,或捏一捏她丰滿的臀部,然后就放肆地浪笑。
李小龍看在眼里,心中十分不快。大廚是周老板的紅人,他技術好,賣力肯干。大廚祖籍大陸北方,人生得牛高馬大,整天在火爐邊燒烤,火气也特別大。餐館的雇員都怯他,他發起怒來,周老板都要讓他三分。對于大廚的非禮,李小龍只能往心頭忍,又愈發忍無可忍。
這一天,大廚突然把剛入內的貝茲攔腰一抱,一只大手搭在她胸脯上,又摸又捏。貝茲叫起來,李小龍飛速闖進去。憤怒地斥道:“放開她!”大廚放開貝茲,貝茲躲到李小龍背后。
大廚蔑視地瞪著個頭小他許多的李小龍,道:“你骨頭痒了不是?”捋出粗壯的胳膊,揮拳朝李小龍擊來。李小龍見他招式,知他曾練過功夫,急忙伸手格住。几乎是同時,另一只拳如重錘砸在他胸口。
大廚如一頭公牛頹然倒在滿是水漬的爐台下。貝茲叫了一聲好,轉瞬一臉煞白,她看見大廚爬起來后,手里操著一把砍肉的刀。貝茲扯著李小龍,叫:“快逃!”李小龍如鐵樁一般釘住不動。
大廚揮刀劈來,李小龍身子微側,一腳把菜刀踢飛,拳頭便砸在大廚多肉的臉上。
李小龍很快就罷手,他并不想炫耀武力,只是想教訓一下不可一世的大廚。
周女士從外面辦事回來,看見大廚极狼狽地坐在過道的板凳上。周女士問大廚發生了什么事。大廚說是兩個黑鬼來店里鬧事。說完,慢吞吞入廚房去。
周女士的目光在雇員們的臉上掃了一圈,最后落在李小龍臉上停留几秒,回到收銀台。她知道大廚顧面子,也料到大廚和李小龍之間遲早會發生沖突。周女士是個聰明人,她雖不知李小龍在香港的作為,但她料定沉默寡言的李家公子,絕不是等閒之輩。
是夜,貝茲敲開李小龍租住的地下室的門,扑進李小龍的怀里,瘋了似地把他親個夠。
貝茲對李小龍的功夫贊歎不絕,問他在哪學的功夫,為什么不早露几手。李小龍几句就把他的武術生涯掠過去,說:“我過去是見到看不順眼的人就拳打腳踢,以此取樂;現在,我的功夫是對付跟我過不去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決不動手。”
貝茲瞪著眼,听李小龍說話,心目中,把他當英雄崇拜。
李小龍和貝茲的艷情非常短暫。原因也是出于大廚。大廚遭李小龍羞辱后,忿恨之极又不敢公然复仇,便把怨气無端地發泄在小廚子身上。事情已愈來愈明朗,李小龍和大廚,必須讓一人開路。李小龍或許早料到那一天,因此,不管老板的臉色如何,一有閒空,就在餐館里練功。
這一天,周女士把一名上門找工的台灣留學生打發了。她望了望他的背影對堂里的雇員說:“我現在要的是廚師,而不是侍者。現在愿來做侍者的人,天上掉一塊石子下來,都會砸到一個。而廚師,尤其是像我餐館這樣好技術的廚師,跑遍美國都找不到几個。”
听話听音。打烊時,李小龍不等周女士炒他既魚,便提出辭工。
李小龍离開了周露比的餐館,他還在貝茲不知的情況下搬了家——為的是斬斷与周記餐館的是是非非,一心做他目標中想做的一切事情。他不否認他喜
歡貝茲,但在女人与事業的天平上,他終歸是把砝碼壓在事業一方。一年后,李小龍曾回過周記餐館,貝茲早就离開這里,不知去了何方。李小龍對周女士已不再心
存芥蒂,他理解周女士在競爭社會中所有的作為,他并且承認周露比是美國華人社會中一位优秀的女性。
周露比后來也談到過李小龍,那是他在美國已有點小名气的時候,周說:他應該离開這里,去更适宜他的地方去施展他所欲做的一切。他是個不甘平庸,不愿受他人支配的人,而我作為一個商人,必須對我的餐館負責。
李小龍离開周記餐館,發誓不去任何一家餐館打工——那樣太束縛自己的個性了。他想獨立從事一种職業,哪怕收入僅夠糊口,也比受他人約束要心情舒暢。
就他當時的狀況,他能做的,也是他情愿做的,是開一間武館。李小龍在餐館打工時,曾多次萌發此念頭,使這念頭變成現實的,是他在練功時結交的几位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木村的美籍日本小商人對他的幫助最大。
木村和李小龍的友誼是以功夫為紐帶的。木村是個日本柔道的愛好者,每日勤練不輟。當有一天,他從李小龍住處附近的草坪路過,看見李小龍正在練
習詠春拳,招式迅猛潑辣,令他歎為觀止。木村謙虛地拜李小龍為師,并且放棄他所喜愛的柔道,跟李小龍改學中國功夫。此時,木村已36歲,而李小龍才19
歲。懸殊的年齡,并沒有妨礙他們成為至交。并且按照東方人的傳統:能者為師——木村甘愿做李小龍的弟子和追隨者。
木村年紀較大,經歷坎坷,心理上較李小龍成熟。木村曾在集中營里關過,吃盡了苦頭。他一家早在20年代就移居美國,并且成為美國公民。第二
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了美國人民的公憤,這种仇恨也就轉移到移美的日本僑民身上。在學校讀書的木村常常遭受毆打和襲擊,以致躲在家中不敢
出門。1942年,美國當局把木村一家關入一座專為日本人設立的集中營,那一年,木村僅18歲。5年后,木村從集中營里釋放出來,又墜入失業的困境。作為
戰胜國的美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仍未消失。木村去求職,當對方得知他是日本人時,馬上予以拒絕甚至攆他出來。
木村只好做街頭小販維持生計,并且通過學柔道而恢复對生活的信心。木村認識李小龍時,已是一位根基較穩、收入較丰的的小商人。他和李小龍,都有著東方民族遭受歧視的感受,就這一點,倆人的友誼又更深了一層。
木村在李小龍成大器后回憶道:“即使小龍他當時那么年輕.卻已經是個首領人物。他有一种特殊气質,他一進屋,每個人就會自然地注視他。”
當時已有好几個武術愛好者跟在李小龍周圍轉。李小龍對建立武館招收學員把握不大。木村鼓勵李小龍,說你有真功夫,沒設武館就有我們做你的弟
子,你樹起旗幟,不愁沒人投奔你門下,怕就怕沒有功夫而牛皮吹得天樣大的人。木村還引用了一條東方諺語,大意是樹高自然會招來小鳥,水深自然會引來魚儿。
李小龍的武館設在西雅圖唐人街的一個地下室里。武館設在唐人街的原因是,武術堪稱中國的國術,淵源极深,家喻戶曉,也必然會為移居美國的華人所喜愛。李小龍設立武館,初衷是以此為謀生手段,但絕非以盈利為目的,他的理想是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并獨創一支門派。
因此,李小龍不想把自己的武術淪為一种商品,他反對為自己的武館做廣告宣傳——他認為會給人夸大其辭、華而不實的印象。他甚至最初連招牌也不肯挂出來。他篤信古老的武俠傳說,若是一名大師,他隱居山林,也會有崇拜者千里迢迢、不辭勞苦地去尋找他,求他收己為徒。
李小龍的想法,在美國這种社會里不太行得通;人們對他的武館反應冷淡。當然,這也与李小龍太年輕、名气太小有關。此時,李小龍的性格比在香港時要穩重
得多,他不會以講手為名四下挑釁,而把自己的名气鬧得很大。他由此而想起葉問師父的教誨:武德与武功,是一位武師必不可少的左右兩臂。
面對這种境況,李小龍并未气餒,他是個認准目標,就要奮斗到底的人——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他跟木村商量后,就和木村帶几個學武的學生,去西
雅圖的几所大學做示范表演。李小龍每次都要親自示范,以博得對新事物持有好奇之心的大學生對他的武術產生興趣。事實證明,他這种笨拙而古老的方法行之有
效,他的表演越來越受大學生的歡迎,每次都有一兩個學生放棄他們原有的愛好,而改學中國功夫。
那時試圖在西雅圖打開局面的東方武師并非李小龍一人。有一次,李小龍在表演前作了一番講演,宣揚“截拳道”(李小龍對自己的武術取的新名
詞)的优點,也分析了其他武術門派的弊病。李小龍的言論激起一名在場的日本武師山本的強烈不滿,這名武師屬日本空手道黑帶三段,在另一所大學就讀。他走到
場邊,以污言穢語羞辱李小龍,將正在表演的李小龍置于除接受講手而別無選擇的境地。他戳著李小龍叫道:“你的截拳道這么了得?敢不敢接我的空手道?”
李小龍原想將他的招數表演完畢,卻不得不中止,他忍無可忍,接受了對方的挑戰:“空手道是從中國武術演變而來的,豈有怕空手道之理?”雙方擺下架勢,李小龍像豹子似地貼近山本跟前,攻勢迅猛凌厲,在短短的11秒內就結束了這場比武。山本被打得鮮血滿臉,臥地不起。
后來李小龍到這所大學表演,听一位華裔學生說,那名自詡為日本大武師的學生整整一周沒來上課,待他返回學校逢人則說他遇到車禍。李小龍听了一笑置之,在演說中沒有提及跟山本比武之事。
這名日本武師的功夫上乘,名气頗大。李小龍輕而易舉將他擊敗,名聲鵲起,不脛而走,如做了一次成功的廣告。慕名投到李小龍門下的學生越來越多,武館大見起色。
李小龍初嘗成功的喜悅,把武館的招牌挂了出來,招牌名稱是“Jeet·Kum·Do”、“Bruce·Lee”(直譯為“截拳道”、“布魯斯·李”)。他已經下決心獨創一門武術,并終于使他日后成為名震中西方的一代功夫大師。
李小龍在悉心進行他的功夫事業的同時,并沒有荒廢學業。赴美的第3年,他順利地完成了愛迪生學校的高中課程,成績均在优良以上,使他能夠如愿以嘗步入大學。如果是在3年前,這樣的事實,他父母怎么也不敢想象。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