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西鄉隆盛遺訓 [打印本頁]

作者: cmlwts    時間: 10-6-2008 16:46     標題: 西鄉隆盛遺訓

(圖為岩波書店《西鄉南洲遺訓》的封面。遠在明治二○年代,西鄉隆盛(1827-1877)的遺訓就以《南洲翁遺訓》之姿刊行了。其後,在昭和十四年(1939),山田濟齋(1867-1952)所編的《西鄉南洲遺訓》,由東京的岩波書店出版。除《南洲翁遺訓》和《手抄言志錄》二作之外,又收錄西鄉的軼聞以及其於天地自然、人倫道德、經國濟民的問答、書簡、遺教。西鄉言論的精粹,透過此文庫版的發行,深入家家戶戶,而西鄉也以此獲得後人絕高的敬愛)



【譯前說明】

《南洲翁遺訓》的成立,與幕末維新期的庄內藩關聯甚深。

庄內藩曾在戊辰戰爭時頑強抵抗新政府軍,降伏之後以為會受到嚴懲,不料政府的處分卻極寬大。後來藩內人士得知此寬鬆的懲處命令乃出自西鄉隆盛(1827-1877)之議,故對西鄉的恩德感念萬分,維新以後,紛紛前往東京和鹿兒島向西鄉請教。明治三年(1870)八月,原庄內藩主酒井忠篤(1853-1915)和七十六名舊家臣造訪鹿兒島,受教於西鄉,和西鄉建立起深厚的交情。因此,在明治二十二年(1889)二月西鄉逆臣之罪因大日本帝國憲法發布之大赦而赦免時,原任庄內藩家老的菅實秀(1830-1903),盼西鄉之教能廣傳於世,而向縣內曾受教於西鄉的民眾徵求西鄉生前的訓誡及言論,將之輯錄成《南洲翁遺訓》一書。

《南洲翁遺訓》展示西鄉在修身、治國兩方的意見,而其間貫通者,為遺訓第二十四則之「敬天愛人」。敬天愛人的概念,源自儒學,西鄉引之為自身修養和治事的準則,終其一生奉行不渝。而遺訓裡的言說,皆由此出發。伴隨遺訓的傳布,敬天愛人漸潛入日人的精神構造,與誠、忠等日本固有思想並列,如明治前期的啟蒙思想家中村正直(1832-1891)就深受影響而著有〈敬天愛人說〉一文。《南洲翁遺訓》這部教訓書,也因敬天愛人之內蘊,在日本思想史上頗受注目。

二戰以來,擔負著教化民眾任務的《南洲翁遺訓》,出現了許多版本,目前則以山田濟齋(1867-1952)所編的岩波文庫版《西鄉南洲遺訓》為普及。

【作者簡介】

西鄉隆盛(1827-1877),幕末時期的薩摩藩士、明治前期的政治家。薩摩藩人。初名吉之助,號止水,後號南洲。出身下級藩士,安政元年(1854)受藩主島津齊彬(1809-1858)的知遇,擔任齊彬的庭方役(負責情報活動),為國事奔走。安政五年(1858),在大阪聞齊彬之訃,欲殉主君,卻為僧人月照(1813-1858)所勸而未遂。同年,安政大獄起,因接納尊攘派人士月照,被藩命以潛居奄美大島。赦免後,在京都與志士接觸,而為藩主島津久光(1817-1887)所疑,處以流刑。元治元年(1864),被藩召回。第二次長州戰爭以後轉向倒幕,成為倒幕運動的指導者,致力薩長同盟。戊辰戰爭時,身為大總督府參謀,指揮征東軍東下,使江戶無血開城。明治四年(1871)出仕,就任參議,斷然實行廢藩置縣。岩倉使節團出發後,身任留守政府的主持者,推行各項改革。明治六年(1873),提倡征韓論,不被採納而下野歸鄉。明治十年(1877),挑起西南戰爭,但不敵政府軍,在城山自刃。死後,民間流傳著「西鄉傳說(生存說)」。在日本近代史上,其與大久保利通(1830-1878)、木戶孝允(1833-1877)同是倒幕和維新之中心人物,而被譽為「維新三傑」。


《南洲翁遺訓》(上)

一、立廟堂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挾私心也。心持公平,依循正道,廣選賢人,推舉能任其職之人執政柄,即天意也。是故,若有真賢人者,得即以我職讓之矣。縱於國有何等勛勞,然以官職賞賜不能任其職之人,最不善也。翁云:「官選其人授之,有功者以俸祿賞而惜之」,而《尚書•商書•仲虺之誥》有「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請問德官相合、功賞相應即此義乎?翁欣然,云:「然也」。

二、合賢人百官,歸政權一途,若無一定之國體定制,縱能登用人材、開闢言路、容納眾說,無取捨方向,則事業雜亂不能成。昨日所出之命令,今日忽易,此皆統轄不一、施政方針不定所致也。

三、政之大體,在於興文、振武、勵農三者。其他百般事務皆為助此三者之具也。此三者中,雖有從時因勢、施行先後之順序,並無此三者後而他者為先。

四、居萬民之上者,慎己身,正品行,戒驕奢,務節儉,勤職務而為人民典範,下民若不感其辛勞之苦,則政令難行。然今草創之始,飾房屋,文衣服,抱美妾,謀蓄財,則維新之功業終不能全也。如今,戊辰之義戰(註一)竟成營私之局,無顏見天下見戰死者矣,予淚頻催。

五、某時以「幾歷辛酸志始堅,丈夫玉碎愧磚全。一家遺事人知否,不為兒孫買美田」之七絕(註二)示人,自云若違此言,西鄉言行不一可為人棄。

六、採用人才,而君子小人之辨過酷時反生害也。此因天地開闢以來世上十之七八為小人,能察小人之情,取其長處用之小職,盡其才藝也。東湖先生(註三)所謂「小人有才藝便用,不能不用也。然居長官授重職,必覆邦家,故決不立於上」也。

七、事無大小,循正道推至誠,不可用一時之詐謀。人臨滯礙時,多用計策,一旦通暢,其後伺機以思設計。然計策之煩定生,事必敗矣。以正道行之,目前雖似迂遠,然先行則成功早也。

八、若欲廣採各國之制度進而開化文明,則先明辨我國之本體,作興風教,然後徐以斟酌彼之長處。不然擅自仿效彼,則國體衰頽,風教萎靡不能救,後至受彼之制。

九、忠孝仁愛教化之道,乃政事之大體,綿延萬世通貫宇宙不可易之要道也。道乃天地自然之物,縱處西洋亦無不同。

十、開發人智,即開愛國忠孝之心。報國勤家之道明,各事業可進步。或欲開發耳目,架電報,鋪鐵道,造蒸氣設備之器械,聳動人之耳目,卻不注意何以非得有電信鐵道?是否為不可欠缺之物?妄羨外國之盛大,不論利害得失,房屋構造以至玩具,一一仰賴外國,長奢侈之風,浪費財用,則國力疲弊,人心流於浮薄,終而日本惟破產也。

十一、文明為頌讚道理遍行之語,非指宮室之莊嚴、衣服之美麗、外觀之浮華。聞世人所言,何為文明、何為野蠻,全然不解。予嘗與某人爭論,云西洋為野蠻,而彼以「文明也」相爭。「非也,實為野蠻」,予連斥,「何以如此評述?」予云:「若西洋為真文明,對未開化之國,本慈愛懇切說諭,可導之開化,然西洋非如此,其對未開蒙昧之國行極殘忍之事以利己,此即野蠻」,其人抿嘴無言而笑。

十二、西洋之刑法專主懲戒而戒苛酷,極重引人入善。故獄中之罪人,亦寬大對待,與可鑒戒之書籍,因事許見親族朋友。尤設聖人之刑,以忠孝仁愛之心,深憫鰥寡孤獨,深恤人之陷於罪。實則今之西洋是否周密?書上未曾得見,仍感此真文明也。

十三、薄租稅以裕民,即養成國力也。故國家雖多事且苦財用不足,仍確守租稅之定制,此損上而不虐下也。試觀古今之事跡。于道不明之世苦財用不足之際,必用曲知小慧之俗吏巧妙聚斂,而一時欠乏之所給,不任擅理財之良臣,徒以手段苛酷虐民,故人民不堪苦惱,欲避聚斂,自趨譎詐狡猾,而上下互欺,官民成仇,終至分崩離析矣。

十四、會計出納由制度而立,百般事業皆由是生,而成經綸之樞要,不可不慎也。大體言之,量入為出之外別無他法。以一歲之入定百般限制,總理會計者以身守制,不可超過定制。不然制於時勢,慢限制先支出以圖收入,則朘民膏血之外無他策也。如此縱然事業一時進步,國力卻疲弊不可救。

十五、常備之兵數,亦依會計之限制,決不可張無限之虛勢。鼓舞士氣以備精兵,兵數雖寡,折衝禦侮皆足也。

十六、失節義廉恥以維持國之道,決不致有,西洋各國亦同。居上者臨下爭利忘義時,下皆效之,人心忽趨財利,卑吝之情日長,而失節義廉恥之志操,父子兄弟之間亦爭錢財,相至仇視也。如此以降,何以維持國家耶?德川氏削將士勇猛之心以治世,然今若不能振起較昔時戰國猛士猶勇猛之心,恐無法與萬國對峙也。普法之戰,法國有三十萬兵、三月糧食仍降伏,遭人恥笑為算盤過精之故。

十七、無循正道以國斃之精神,決不可與外國交際。懼彼之強大,主圓滑且屈從彼意時,即招輕侮,親交竟絕,終受彼之制矣。

十八、談及國事時,慨然以言:「當國受辱,縱以國斃,踐正道、盡道義仍為政府之本務也」。而平日聞錢穀理財之議,只覺何等英雄豪傑。然臨流血之事,頭集一處,惟謀目前之苟安。恐戰之一字,而任政府之本務墬,可謂商法支配所,決非政府也。

十九、自古君臣皆以己足之世不能立治功。知己不足,故聽下言也。自認己足,人言己非則忽怒,故賢人君子不助之。

二十、縱使談論何等制度方法,若非其人則難行。人有而後方法行,則人為首要之寶,而己成其人之念更為要緊。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