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台灣
痛車,假名拼法為いたしゃ,羅馬拼音I Ta Sya,是一種車輛改裝手法,施行了痛車改裝的車輛,理所當然就稱為痛車。至於命名由來,維基的說法是一來自嘲開著有2D角色圖案的車到處跑讓人很「痛」(據筆者同事意見,認為應該是指丟臉的”痛”),以及援用以設計感強烈著稱的義大利車(イタリア車,簡稱イタ車[音與痛車同])的形象。
不過對於痛車的定義解釋,筆者倒比較認同SYU先生在他的網站發表的看法。他認為痛車的痛有以下幾種意思:
1.總之就是痛(とにかく痛い) 因為是有動漫或遊戲角色的貼紙、噴漆彩繪的車,讓一般人也覺得很痛(這邊筆者認為與維基所指意義相同)。不過若是像敵死妳、口袋怪獸、GHIBLI(就宮崎駿那家公司)的東西的話,痛度就驟減了,甚至想建言不將這類車視為痛車。這部份筆者也是深表贊同,不然路上一堆小叮噹、無口貓不就都是痛車了嗎?這沒道理嘛∼
2.痛到很帥(痛カッコイイ) 只貼文字貼紙或LOGO。一般人看不出來(只會想說是普通的貼紙),即使通勤、通學也不會太引人側目是這種類型的優點。像是I’ve、Under 17這類LOGO是最基本的,不過純玩車的人可能就會好奇「嗯?這是哪家改裝廠啊!?」。相信現在正在看本篇的人大多都會有這種想法吧,你們跟我一樣都是人家說的車宅族啦!
3.”捏他”痛(ネタ痛) 角色貼紙附上台詞或評論,做出獨特的個性。我(SYU)主要就是做這種。一般人的反應很多樣,不過看起來像是有點偷工減料這點比較麻煩,當然要想點子跟製作也很困難。
4.二次創作貼紙(二次創作ステ) 同樣是動畫、遊戲角色的貼紙,不過不是原作畫家,反而是使用同人作家畫的圖案來製作貼紙,當然姿勢、表情、構圖都是本篇沒有的,具有衝擊性是這種類型的優點。
5.用原創角色一決勝負(オリジナルキャラで勝負) 既不是什麼遊戲也不是動畫的角色,完全原創的角色做的貼紙。痛度滿分!……雖然很想這麼說,不過是不是只有我是這樣覺得的呢?對一般人來說當然還是覺得就是痛貼紙,但是宅族可能會有「這是啥貼紙?」的想法吧。說到這個部份,要不就是萌要素滿點、要不就是情色要素滿點,大概也沒有別的了。
6.不只是貼紙而已(もはやステだけにとどまらず・・・) 車內放了角色的浴巾、床單、布製玩偶、人物模型、海報、掛軸之類的產品,儀錶的背景也是痛圖、車用TV播放H GAME的影片,就連可設定桌布功能的音響都用痛圖當背景。這在辦活動的停車場中是很常見的吸引目光手段,如果連平常也這樣做就算是神人了吧。畢竟這樣容易因視線不良引起事故,也會被G察罵吧!?
所謂痛車,指的是噴漆彩繪或貼有動畫與遊戲之角色、公司關聯的圖案貼紙的車。描繪的角色幾乎都侷限在「2次元」方面。除了絕大多數的痛車(汽車)外,也有機車與腳踏車進行痛車化,機車就稱為「痛単車」(いたんしゃ、ITanSya)、腳踏車則稱為「痛チャリ」(いたちゃり、ITaCyaRi)。在日本漫博(コミックマーケット、簡稱コミケ、KoMiKe)的最後一天,於國際展示場車站前的停車場都可以實際看到。
以死忠狂熱者活動的一環而存在的痛車是絕大部分痛車族認可的正統痛車,但是像廠商為了宣傳、偶像明星彩繪,以及閃亮卡車(デコトラ、デコレーショントラック的簡稱)、活動廣告巴士(ラッピングバス)則不在痛車範圍內。
在維基的看法中,痛車除了前述的主流痛車之外,還有「飆車族風格」(走り屋風にする,其實筆者超痛恨把” 走り屋”翻成飆車族,但事實上走り屋也確實不是車手,說是玩車人又不太貼切,到底喜歡車、會出去跑跑山路高速、但是不會聚眾鬧事的人要叫做什麼呢?)的類型。主流的痛車就像上文所述,可說是御宅才會開的車。不過後者則是使用飆車族風格的設計,通常會將作品名稱、製作廠商LOGO做成貼紙貼上,主要是模仿WRCar、GT賽車的設計,只是選手名被換成了喜歡的角色的名字,改裝廠變成遊戲製作公司。
普遍的社會認知在看待痛車時,有著認為是一種藝術、令人厭惡的詭異興趣、冷眼相待的對象等種種看法。以常識來思考,會遭到社會大眾白目似乎也是無可避免的事。
除此之外,未經許可將既有的角色擅自彩繪在車輛之上,其實侵犯了著作權法,不過廠商通常看在這是死忠狂熱者的行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
[ 本帖最後由 wwl36 於 20-9-2008 00:12 編輯 ]奇實真係有實物
一套10架, 今年10月出.....¥8,190
另外河森正治開始抓銀之作 Radio Control 痛車 今年10月.....¥4,500
綠毛都唔放過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 Powered by Discuz! 6.0.0 |